《捏脊疗法治百病》
《捏脊疗法治百病》
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王艳逊
页数:169
字数:124000
《捏脊疗法治百病》内容概要[E]
本书广泛搜集了近十年来有关捏脊疗法的文献资料,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前4章阐述了捏脊疗法的历史沿革、常用穴位、解剖基础、作用原理、现代研究及捏脊疗法的特点、操作手法、适应证、禁忌证、意外及处理等;后4章详述了捏脊疗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儿科、内科、妇科及骨科42种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操作手法、治验集锦、典型病例及注意事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突出了中医特色,强调了捏脊疗法的简便易用、价廉有效,适合基层医务人员、医药院校师生和广大家长、老年人阅读参考。
《捏脊疗法治百病》书籍目录[E]
第1章 捏脊疗法的历史沿革 一、远古至汉——捏拿等手法的产生发展 二、魏晋至宋——捏脊疗法的萌芽 三、明清至民国——捏脊疗法的形成 四、新中国成立以后——捏脊疗法的发展第2章 捏脊疗法的基础理论 一、解剖基础 二、作用原理 三、现代研究第3章 经络和常用穴位 一、经络学说 二、捏脊疗法的常用穴位第4章 捏脊疗法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禁忌证 一、捏脊疗法的操作方法 二、捏脊疗法的适应证 三、捏脊疗法的禁忌证 四、捏脊疗法的特点 五、捏脊疗法的意外及处理第5章 儿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一、疳积 二、泄泻 三、呕吐 四、厌食 五、便秘 六、脱肛 七、咳嗽 八、哮喘 九、顿咳 十、惊风 十一、遗尿 十二、夜啼 十三、汗证 十四、肠梗阻 十五、小儿脑性瘫痪 十六、维生素D缺乏第6章 内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一、呃逆 二、胃脘痛 三、胃下垂 四、腹痛 五、腹泻 六、便秘 七、胁痛 八、感冒 九、哮喘 十、不寐 十一、眩晕 十二、汗证 十三、水肿 十四、阳痿 十五、痿证 十六、虚劳 十七、中暑 十八、风瘙痒第7章 妇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一、痛经 二、崩漏 三、经行吐衄 四、不孕症 五、绝经前后诸证第8章 骨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一、急性腰扭伤 二、慢性腰痛 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捏脊疗法治百病》章节摘录[E]
十二、汗证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致腠理开阖失常、津液外泄,以全身或局部非正常出汗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其中时时汗出,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为盗汗。汗证之名首见于明·虞持《医学正传》。历代虽亦有称之为“汗病”者。汗证可见于西医多种疾病,如病毒、细菌等所引起的感染以及风湿热、内分泌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功能性汗出异常或手术、大出血、产后等。
【病因病机】1.外感 以风、热、湿邪较为常见,可致营卫不和或里热炽盛、湿热郁蒸而汗出异常。2.内伤 素体阴虚,禀赋不足,年老病后,七情失调,失治误治等,均可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汗出过多。
【临床表现】1.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每遇情绪波动则汗出;苔薄,脉缓。2.肺气不足 汗出畏寒,动则益甚,久病体弱,平时不耐风寒,极易感冒,面色咣白;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1.治则 调和营卫,益气固表。2.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以轻柔之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捏至大椎穴处,来回10~15次,每捏至肺俞、心俞、。肾俞、大椎穴处则轻提该俞穴3~5下,轻揉按5~8次。
【治验集锦】王庆林报道:捏脊疗法治疗自汗1例,效果良好。方法:患者俯卧,裸露背部,术者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两侧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自长强穴推至大椎穴,共7遍,加摩膻中,透热为度,揉百会50下,揉大椎100下,横擦腰骶部,透热为度,每日1次。25次后自汗痊愈(王庆林,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按摩与导引,1988;6;40)。
【典型病例】徐某某,女,45岁,1986年1月14日诊。患者自汗3年,夜间尤甚。面目水肿,心悸气短,虚烦不眠,腰酸腿软,月经提前,量多色淡,白带多;舌淡,脉沉细。属心肾阳虚之证。治宜补心气壮肾阳,方用摩膻中,透热为度,揉百会50下,揉大椎100下,捏脊7遍,横擦腰骶部,透热为度。每日1次,10次后汗轻,25次后自汗痊愈(王庆林,捏脊疗法的临床运用,按摩与导引,1988;6;40)。
【注意事项】捏脊疗法治疗汗证宜于虚证所致的自汗等,对于实热证及大汗亡阳者应尽快施以它法,否则耽误时间,延误病情,发生危险。至于由丘脑、内囊等病变所致者应尽快查明病因,对症治疗。